沈阳框架钢结构的基础形式主要包括桩基、独立基础、筏板基础及箱形基础,其选择需紧密结合地质条件以确保结构安全与经济性。桩基通过桩体将荷载传递至深层稳定土层或岩层,适用于表层土承载力低、地质条件复杂(如淤泥、软土或存在液化土层)的场地,尤其适合超高层框架钢结构或地震活跃区域,可有效控制沉降并提升抗震性能。
独立基础采用方形或矩形混凝土块直接置于地基上,施工简便、经济性好,适用于柱距适中、荷载分布均匀且地基条件较好的框架钢结构,如多层住宅或小型厂房,但对地基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需确保场地土质均匀。筏板基础以大面积钢筋混凝土板覆盖建筑物底部,整体性强,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或荷载较大的框架钢结构,如高层建筑或大型仓库,尤其在地质条件复杂(如存在软弱夹层)时,可有效协调不均匀沉降,保障结构稳定性。箱形基础由底板、侧墙和顶板组成封闭箱体,兼具基础与地下空间功能,刚度和承载能力较高,适用于对沉降控制要求严格的框架钢结构,如超高层建筑或重要设施,其内部空心结构可减轻自重,同时利用箱体刚度抵抗地基变形,特别适合软土或地震活跃区域。
在地质条件方面,框架钢结构基础设计需规避两类及以上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层作为持力层,若基础底板或桩端接近下卧土层倾斜顶面,应加深基础或加大桩长以确保底部或桩端位于同一土层内,避免不均匀沉降。对于地震区可能产生滑移或地裂的场地,需采取地基稳定措施并加强基础整体性;若地基持力层范围内存在可液化土层,需通过加密法、深基础或桩基础消除液化影响,确保框架钢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